如果要问最近有哪档节目,还没开播就吊足了阿杠的胃口,那一定要数《闪耀吧!中华文明》。

一般其他节目录制,前期都要走保密路线,偶尔放两张高糊路透图,生怕失去神秘感。

但是《闪耀吧!中华文明》完全不走寻常路!先是开启“全网偶遇陈坤模式,各路网友纷纷晒出在博物馆、遗址公园偶遇陈坤的路透照片。节目杀青时,陈坤本人还放出了六城打卡照。一番剧透下来,阿杠的羡慕指数和向往指数同步上升。

节目播出那天观众们还亲眼见证了国内各大“顶流”博物馆集结的排面,四舍五入可以说是见证博物馆在线团建的现场了。

国内各大博物馆们不光是第一时间赶来打call,还纷纷拿出自家的招牌文物玩起了谐音梗。

比如四川广汉三星推博物馆青铜大立人的大“立”出奇迹、陕西历史博物馆鎏金舞马衔杯银壶的赢“马”了、洛阳博物馆夏代铜爵的“爵爵”子等等,一个比一个戳笑点。

阿杠围观了一圈回来,就感觉这年头博物馆们冲浪的网速是真的有够快的,馆虽然在五湖四海,但梗是一个都没落下,很懂怎么把文化爱好者们的期待值拉满。

眼瞅着胃口都快吊到嗓子眼了可算是蹲到开播,阿杠自然是第一时间就赶去优酷“炫”完了第一期。

节目组首站去的是前阵子频频出圈上热搜的“顶流”博物馆三星堆,用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许丹阳的话来说就是“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这个充满神秘力量的“小遗址”自从被发现以来就没少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不过这回《闪耀吧!中华文明》的解读视角跟传统的纪录片还不太一样,不是纯科普向的讲解输出,而是直接带我们沉浸式打卡博物馆和文物台前幕后的故事。

发起人陈坤全程是以一个“侦探”的身份出现,他和他的追光伙伴新华社记者许丹睿一起承包了“眼替”和“嘴替”的任务,不仅带着观众们近距离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还把大家对于神秘的古蜀文明的种种好奇和推测也一起带进了三星堆,一边解谜一边了解千年前的灿烂文明。

陈坤和许丹睿这回就帮观众把格局和脑洞一起打开了。

比如三星堆很有代表性的几大文物之一“方向盘”…啊不,是青铜太阳轮,按专家雷老师的说法,这象征的是一种古文明里常见的太阳崇拜的意识。

说到太阳崇拜的话题,身为重庆人的陈坤就一秒get了。

毕竟川渝地区因为在盆地湿气重,太阳比较少,现代川渝人看到晴天出太阳都很开心,更何况几千年前的古蜀人,太阳在他们心里的地位自然就更神圣了。

因为崇拜太阳,所以就创造了太阳轮器,以及能让人联想到太阳和光明的眼形器、青铜鸡等等,听起来还蛮合理的。

但是一旦把后羿射日的故事和它们联系起来,就很难说这个长得像方向盘的青铜太阳轮里蕴藏的深层含义究竟是对太阳的崇拜还是恐惧了。

地质专家刘兴诗老师就结合后羿射日,给出了另一个相反角度的推断:太阳轮外面那一圈更像是一种禁锢,是想要把太阳囚禁起来的意思。因为在古蜀人所处的那个时代里,太阳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存在,对抗持续性的干旱才是他们的日常。

说真的,在看这期节目之前,阿杠从来没想过三星堆的古蜀文明还能跟后羿射日这种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

但是如果你现在问我相不相信神话故事可能真的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阿杠只能说我现在已经有点想要相信了。

因为更神奇的点在于,越往后看你越会发现,他们的一些猜测竟然是有迹可循的,没准儿青铜神树上的9只金乌对应的就是“10日”里的9个太阳,没准儿后羿的原型真的就在三星堆…事情瞬间就变得奇妙有趣起来了。

不仅如此,随着探索脚步的逐渐深入,他们还发现三星堆历经十年修复之路的青铜神树与《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树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一个是实实在在被挖掘修复出来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个是上古传说里的神树,听起来也不像是一个次元里的东西,但就这么产生了关联,很难不觉得神奇吧?

这些存在于神话和文物之间的共同点大概也就映证了陈坤的推论,“千里眼”也好,被崇拜的神灵也罢,这些创作在设计方面再天马行空也离不开现实的立足点。

看着他们脸上的震惊和好奇就忍不住想要感慨一句,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站在这些文物面前,站在遥远的历史与巨大的时空缝隙之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小学生”,面对没有准确答案的神秘事物总会萌生出一些期待来。

这一路的探索与讨论,是带着对历史的好奇,更是满怀对文明与时空的敬畏。

更何况他们的脚步也不止于博物馆,还走进了三星堆遗址,带我们走进了那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些故事说来就更奇妙了,因为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所以就更显得震撼且不可思议。

比如三星堆知名的青铜鸟脚人像,从1986年它出土那天开始,它在大家的印象里都是一个只有下半身的残缺青铜像,自带一种维纳斯式的残缺美,多少是会让看到的人觉得有点可惜。

结果谁能想到,就在这期节目录制完之后不久,鸟脚人像的上半截竟然找到了??

考古人员在三星堆八号祭祀坑里挖到了一个顶尊蛇身铜人,经过比对后发现,这个刚出土的顶尊蛇身铜人竟然能够和鸟脚人像完美拼合在一起。

时隔36年,“东方维纳斯”猝不及防地找到了自己上半身的这种桥段,怕是小说里都不敢这么写。

然而比小说情节还大胆的故事就在我们的见证下发生了,这就多少是有些浪漫色彩在身上了吧?时隔三千年,我们也总算知道这尊青铜像原本是长什么样子了。

已经改名叫鸟足屈身顶尊神像的青铜像:或许你听说过奇迹吗?这就叫奇迹~

现在正在开采的是8号祭祀坑,一眼望过去都数不清有多少精美的青铜器和象牙等待“上新”,其中不乏一些很大件的,说不好其中就会有什么新的惊喜发现。

总之能肯定的是,笼罩在三星堆古蜀文明之上的神秘面纱总会在未来被一点点地揭开,只要我们没有放弃对于历史的执着探索,一切就都只是时间问题了。

讲真,如果开学第一课都是一边逛博物馆一边听这种神话照进现实的故事,那不就分分钟精神起来了,还愁新学期收不回心?

说起来,在这些浪漫传承的背后,其实是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坚守,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我们才有机会通过这些文物和千百年前的时空共振。

就拿三星堆标志性的文物青铜神树来说吧,我们以前可能只知道这个神树有将近四米高,但不知道它其实是从2479片青铜残片里复原出来的。

你没看错,2479片,这个数字甚至还并不是全部,还有一些至今没找齐的部分…

那么复原两千多块残片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平时我们拿着图纸拼一个两千块的拼图可能都拼得眼花缭乱、灵魂逐渐出窍了,更何况面对的是一堆不知道最终能拼成什么样的碎片。

不知道出土的是什么东西的碎片就算了,这两千多块碎片甚至还和其他的碎片混在一起,考古人全靠感觉和摸索去拼,这种难度和工作量光是想想都能感受到有多可怕了…(对考古人的敬佩感瞬间飙升

节目里91岁的刘兴诗老师,意外摔伤之后也没放弃手头的研究,仍旧坚持每天工作。

他和陈坤聊到考古相关的话题的时候也是侃侃而谈,感觉眼睛里都有光,隔着屏幕都能看得出来他对事业的热爱。

还有很多没有被我们看到的考古人,他们也都是夜以继日地重复着开采或者修复之类的工作,为了溯源和保留中华文明奉献着他们的心血,甚至是一生。

考古作为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其实经常是很容易被低估和忽视的,但多亏了有他们的坚持,我们才有机会在现代社会看到这些伟大文明的遗迹。

今年正好是北京大学考古百年,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考古研究室,第一任研究室主任马衡突破了旧金石学者的书斋式研究,开始重视实地调查发掘。2022年,三星堆95后考古青年、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许丹阳,也正是毕业于北大考古系。

百年以后还有很多人在坚持着这一事业,这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钦佩和感动的事情。而看罢各位考古专家为《闪耀吧!中华文明》撰写的寄语,这种感动更有了具体的指向。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中华五千年文明如星河一样璀璨,透过观众凝望的眼眸将更加闪耀!” 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印象中梦幻的历史,那里原本是真实的。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娄婕:穿越千年信念绘就的色彩世界,秉烛前行。

他们的寄语,满怀虔诚与敬畏。考古人的坚守和传承在历史的遗迹中默默彳亍,不断为后人填补古今之间巨大的时空缝隙,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溯源中华文明,始终清楚自己的来处。

从《闪耀吧!中华文明》第一期的开头和最后的预告里就能知道,陈坤与许丹睿的这一趟探索之旅的脚步不止于三星堆,之后还会走进唐长安城、秦始皇帝陵、敦煌、南海Ⅰ号、殷墟等等文明现场。

阿杠光是看到这些线索提示就已经开始期待了,恨不得明天就能速速解锁下一期。

那些在历史中熠熠闪烁的文明高光,到底还有怎样的秘密等待发掘,就让我们每周五晚上19:30,跟随《闪耀吧!中华文明》一同领略吧~